大家都知道恐龙吧,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,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,经过测量,它们的身长约7、8米。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。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。它的鼻子上有一只角,像犀牛,眼睛上有两只角,又像牛。这三只角都有米长,是它们打架的有力武器。雷龙是恐龙中比较大的一种。有的身高长达30米以上,有6层楼那么高。它们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,大多就是这种恐龙。异特龙是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龙,它的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。它的牙齿全都向里弯曲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来。好了,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些恐龙知识了吧。穿越侏罗纪,和恐龙亲密接触。福建恐龙展活动
实际上,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。早在发现禽龙之前,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。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,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。1842年,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·欧文创建了“dinosaur”这一名词。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(意思是可怕的)Saurosc(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)。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,这“可怕的蜥蜴”或“可怕的爬行动物”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(实则不是)。实际上,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。福建恐龙展活动多彩侏罗纪,一品恐龙展。
三角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,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,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、同一个地方,较晚出现的植食恐龙之一,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象征化石,也是较有名的恐龙之一,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,且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,霸王龙与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。恐龙展具有一定的知识性,能普及自然科学知识,可以了解到恐龙的相关知识。趣味互动型:恐龙拥有多种趣味玩法,不仅能体验恐龙坐骑的霸气,还能当上一会科研人员挖掘恐龙化石,探寻恐龙的奥秘,更能感受在恐龙蛋中玩捉迷藏等丰富的互动活动。
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。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,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。在漫长的恐龙时代,即使是体型较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,而较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。2006至2012年间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发现了一种恐龙化石,其时代在约1.2亿年前。经鉴定,这种化石属于禽龙类的新种类。禽龙类是白垩纪(约1.45亿年至6600万年前)时期非常常见的食草恐龙。这种恐龙被命名为“诗琳通龙”。与恐龙对话,和自然亲近。
中生代的地层中,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。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。但是,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,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。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。恐龙种类多,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。其中个子大的,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;小的,却跟一只鸡差不多。就食性来说,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,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。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,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,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。中国的侏罗纪,世界的侏罗纪。福建恐龙展活动
与恐龙的近距离接触。福建恐龙展活动
爬行动物是产卵的,以前人们假设恐龙也这样。不过直到20世纪20年代,一支美国探险队到蒙古寻找恐龙化石时,才获得较初的证据。科学家不只找到了恐龙的遗骨,还找到了它们留下的巢和巢里的蛋。这些恐龙都是一种小型的角龙——原角龙。活着时,它的大小就像一只现代的羊。它的蛋是鹅卵形的,大约宽75厘米,长15厘米,多至30只,以蛋尖向内,在巢中螺旋状排列。巢位于沙中的一个洼处,因为原角龙生活在一个多沙的地方。很多雌龙似乎在同一个集中产卵。很偶然,在其中一个巢中,找到了一只吃蛋恐龙——一偷蛋龙的化石骨骼。看来似乎这只动物在偷袭这巢时,被沙暴压死了。自那以后,很多其他种类恐龙的蛋相继被发现了。福建恐龙展活动